近日,伊利集團發布消息稱,預計從2022年開始,將在供應商中逐步推廣EHSQ管理信息系統,并力爭在2030年覆蓋所有供應商。
作為伊利推進全鏈減碳的三大平臺之一,EHSQ管理信息系統持續助力行業綠色發展。這是伊利加強協同創新、提高生產品質的又一成果,也是企業以多元投入助推奶業振興的縮影。
專業指導 保障奶源生產
眾所周知,作為上游牧場管理的根基,奶牛養殖環節往往是抵御風險、保障供應的痛點和難點。為紓解養殖技術人才匱乏的困境,伊利利用技術和管理資源積淀,每年為合作牧場免費開展10余萬次現場技術服務指導。
2014年以來,伊利陸續為養殖戶開辦“牧場專項班”“牧業精英班”等管理專項培訓和專題講座,開展遠程直播培訓489場次,培訓牧業精英學員2568人,累計培訓覆蓋人數22.95萬人次,為多地牧場的人才培養提供綜合指導。
除了專業培訓,伊利還組建了嵌入式服務組扎根牧場、為牧場提供免費技術服務。選用在伊利奶??茖W研究院學習實踐一年以上、兼具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,采用24小時駐場服務及服務承包制,實地幫助牧場開展質量管理、單產提升等工作。借助嵌入式服務幫扶,伊利合作牧場的奶牛平均日單產從2016年的25.89公斤增長到2021年的30.42公斤,提升幅度超過4.5公斤,嵌入式工作組也成為了牧場的“好幫手”。
科學管理 監控奶品質量
“現在,奶牛是否出現問題看看手機數據就知道了,繁育員再也不用一頭一頭地去確認了?!迸c伊利開展合作的牧場主管感慨,先進的數字化管護使得牧場工作效率大幅提高,每頭奶牛的身體狀況都得以記錄、識別和診斷。伊利以牧場實際經營管理需求為出發點,創新開發“伊利智慧牧場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3.0”,將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到牧場的實際運營中,實現從源頭高效管控原奶品質。
對于生鮮乳產品的加工處理流程,伊利從理化、衛生、污染物、農殘、獸殘等方面制定280項生乳內控標準,均嚴于國家限量標準要求,強化奶品在中下游加工環節的質量管控。
以帶動行業科學監管為導向,伊利通過整合國家和行業標準,結合多年質量管理經驗,建立覆蓋飼養、生產等產業鏈條的管理標準和四級監管機制,推動標準體系在牧場端和產品端運行落地;從2016年開始,持續圍繞飼草種植、奶牛養殖技術開展研究,自主起草或參與46項種養殖地方技術標準的建立與發布,助力行業標準體系建設。
產業集群 賦能奶業發展
“以前農戶自己養牛規模小、風險多、收益有限,現在眾籌建牧場,讓村民們能一塊兒富起來了?!北娬\奶牛養殖合作社的負責人表示,依托當地種植業基礎,合作社以村民合作入股的眾籌形式開展現代化、規?;翀鲞\營。在牧場建設之初,伊利就給予超過5000萬元的融資支持,還實施購牛獎勵補貼,對符合標準的每頭牛補貼2000元,持續幫扶牧場建設,帶動更多村民共同致富。
以助力牧場規?;癁槠瘘c,伊利持續圍繞核心工廠、奶源基地、配套產業三大要素推進乳制品全產業鏈建設,實現種、養、加等環節協同發展。
在水草豐茂的敕勒川,內蒙古自治區重點項目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拉開了建設序幕。作為奶業集群項目的代表之一,健康谷通過標準化奶牛養殖牧場、智能化乳品加工廠等配套產業的規劃建設,致力于建設世界級高端乳制品生產基地,擴大產業集群的經濟與社會效益,打造高水平奶源優勢區。
下一步,伊利將加快推進奶業集群項目建設,以項目推進土地改良、飼草種植、飼料加工、規?;B殖、奶牛品質提升、乳制品加工廠建設等產業鏈各環節協同發展。